曾经在农村生活的你,都有哪些难忘的”农活“回忆

曾经在农村生活的你,都有哪些难忘的”农活“回忆?

中国农业辉煌一页《农业学大寨》,终生难忘!

曾经在农村生活的你,都有哪些难忘的”农活“回忆 - 中国养殖网

五十年农业生涯,经历了公社改乡,大队改村的体制改革。经历了与下乡知青并肩务农,农业学大寨修梯田,打大井,包产到户,农业的水利水土保持万民上山挖竹节壕,渔林坑,植树造林,育种基地管理,丰产田试验。

每一项生产,都记录了中国农村艰难前进的步伐,都有权载入史册。但留在恼海里最深的还是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的状丽凯歌!

农业学大寨最流行的是修水平梯田与打抗旱打大口井。而最感人而至今不能铭忘是修水平梯田的场景!

由于身处山区,地块面积小,坡地较陡,水土流失严重,致使粮食产量低下。所以农业学大寨修水平梯田就成了我们这里主要内容和作业。

由于地势偏,要修成水平,不跑水,所以最宽田面只有3到5米,需筑起多道梯田埂。这是一个很大作业,筑埂需用土加高,个别地块需石头砌筑后平整田面。

这个作业不是分散进行,而是公社统一规划好地块集中连片修,这就是按劳力按村下达任务面积,同一天开工。当然在这之前公社要召开生产队长以上干部进行动员大会。会后到指定地点分段领任务。

人若上万,无边无沿。大干开始,全乡万名劳力有步行,有坐生产队马车沿路都是人。工地现场挿满红旗,有公社的旗,有每个生产大队的旗。公社把广播站也搬到工地现场,放音乐,表扬劳动积极的农民,进度,质量好的大队,批评进度质量落后的大,小队。那场面真是人如海,歌如潮,遍地红旗迎风飘!

每天中午,社员都是自带午饭,秋末冬初很凉,公社干部也都带午饭在工地吃。很多社员手磨起了血泡,冬初天气那么凉,不少人还是脱掉厚衣服,满身大汗!

福寿螺入侵我国不到50年,但农民已叫苦连天,它是何方神圣?

2006年夏天,北京87位食客在吃了一家酒楼推出的新菜式后,纷纷出现头痛、发热、全身酸痛、恶心、皮肤烧灼等症状。虽然被紧急送医才从鬼门关救出,但仍旧忍受了巨大痛苦,但这成为了不少人一辈子的阴影。

他们吃的,正是一道叫“凉拌福寿螺”的美食,螺肉里面一种叫“广州管圆线虫”的寄生虫引发了感染,它们入侵了患者的中枢神经,让被感染的人“痛不欲生”。

而当事酒楼也因此直接损失2000多万人民币,此事件后,北京和上海立即下达了福寿螺禁售令。当时风靡国内的夜宵三巨头之一(小龙虾、香辣蟹、福寿螺),从此跌下“神坛”。

而这一切,都要从这个本不属于我国的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开始说起。

福寿螺,也叫大瓶螺,金宝螺,平均体重100-150克,大点的能达到半斤,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原产地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

这是一个有美好寓意的名字,但福寿螺却没有带给人们太多美好回忆,反而是对国内生态的大肆破坏。由于福寿螺以寄生虫数量众多、容易引发颅内感染、割伤农民手脚等,人们逐渐改叫它“夭寿螺”。

福寿螺外形和田螺有相似之处,生活在农村的人大多能轻易区分,如果没有农村生活经验,很容易弄混。福寿螺的椎尾又平又短,有长长的触角,而田螺是尖又长,看多几次就印象深刻了。

福寿螺经常活跃在水田、小溪、沟渠里,如果你看到一些石头、溪旁有红色块状、密密麻麻的圆卵,那附近有福寿螺无疑!目前,福寿螺已经入侵了我国多数东南地区,如广西、广东(两广是重灾区)、海南、江西、湖南、台湾、福建等地,称它为最严重的100种入侵生物之一,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