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攻陷广州后,为何下令屠城,杀死定居在当地的十余万外国人

黄巢攻陷广州后,为何下令屠城,杀死定居在当地的十余万外国人?

晚唐农民军首领黄巢以残暴好杀著称,关于他的暴行史不绝书,其中在攻陷广州后下令屠城,杀死定居在当地、以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为主的十余万外国人,便是典型“案例”。那么问题来了,黄巢为何要这样做?这些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又是怎样来到中国的?一切,还要从东汉时期的中外贸易说起。

早在东汉时期,便有阿拉伯、波斯商人穿梭于波斯湾和南海之间,将珠宝、香料、象牙等奢侈品运到广州,以换取丝绸、瓷器等商品。据《后汉书》记载,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国(拜占庭帝国)皇帝安敦遣使自日南(今柬埔寨)向中国进献象牙、犀角、玳瑁等“贡品”,但在实际上,这件事乃是阿拉伯商人假冒大秦国的名义所为,目的无非是获得中国更加丰厚的回赠物。

从东汉到唐朝,大批阿拉伯、波斯人由于经商的关系,纷纷来到广州定居。据史书记载,由于定居广州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唐朝为方便管理,遂开始设置蕃坊。唐代蕃坊在广州的范围,大致以今天的怀圣寺为中心,北至中山六路,南至惠福西路,西至人民路,东达朝天路,面积相当大。蕃坊内生活着数十万外国人,仅今天的光塔路一带,便有至少10万外商居住,是当时最大的聚集区

跟长安、洛阳的情况一样,广州的蕃坊也实行自治原则,作为最高管理者的“蕃长”由蕃民自主推举,与地方长官享有同等待遇,而当地的府衙也不能随意干涉蕃坊事务。不仅如此,蕃民在广州还能娶妻生子、开办学校,甚至还被允许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而唐宣宗时期的大食商人李彦升便曾高中进士,并被皇帝亲点为翰林学士,可谓荣耀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