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贵州大部分乡镇会以动物命名?比如猫场、牛场、马场等等

为什么贵州大部分乡镇会以动物命名?比如猫场、牛场、马场等等?

这些地名都是沿用以前的称呼,还包括大洼,大坡等等。俗称地名容易让人搞错地方:如黔南州的三都县和惠水县的三都镇,黔西南的兴仁县和丹寨县的三都镇,等等。以后规范地名了,这些就会逐步更名了。


为什么贵州大部分乡镇会以动物命名?比如猫场、牛场、马场等等 - 中国养殖网

十二生肖是古代用来代表地支以记年月日的特征动物,十二生肖地名在贵州、云南有许多。如鼠街、牛街、马场、猴场等。这一带古代就有赶场或赶街的生活风习,大约历史上这一带以集市以12天为一个周期。如果某地是在子日那天赶集的,那就将此地叫鼠场或鼠街,其余一次类推。有趣的是,为伪称虎、蛇、狗、猪等动物,出现了猫街、猫场、寅街、长虫街、小龙街、戍街等地名。云、贵地区的生肖地名共有166个,集中分布在黔西的安顺、毕节、兴义、六盘水诸地区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滇东、滇中的曲靖、昭通、玉溪、楚雄、红河、文山等州或地区。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民间风俗不可缺少的文化组成,在云贵乌蒙山地区多以十二生肖为赶集日,一是方便山区农户买卖生活必须品,二是为了不重复或记错赶集日,三还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因为乌蒙山区出现“狗街,牛街……"有中原文化的续根连脉。在明朝解放乌蒙山地区,施行屯军制,清朝改土归流,施行保甲制,民国民间又有封建家族制之后,民间集市在云贵的乌蒙山区慢慢变化而来,所以以十二生肖为赶集日既有部分官方影子,也有多数民间日历的根脉,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民间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上答案答非所问,贵州地处偏穷,虽然附属中原却一直蒙荒,在元以前贵州黔地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直到元朝以后,由于元末明初元朝在贵州养马后备,败退后部分溃军逃至贵州,明军与元军在云贵鏖战很久地方多受牵连,然后真正改土归流,贵州才真正进入中国的大舞台。但刚改土归流的地方政府和属地原著,除了流官其它人懂汉语的少之又少,为了表示归化中央政府,又必须从内容到形式上使用汉字和汉语表示汉化,所以就以十二生肖的形式确定赶场,否则当时少数民族的地名 ,地方官员也不好记也不好报, 这样以一引之的效应,在云南贵州就普遍传开了 ,具体哪里最先的已不是很确切可考,但以奢香夫人归流后修驿道改地名而首传。而明以后,云贵片区历经战火和多次大移民,原土著居民已很少,但当初归流时的地名却沿用了下来,只是部分不太好听的地名如猪场给音译优化了,有的地方叫珠藏有点叫珠场等。

之所以会以生肖动物命名地名是因为贵州很多地方赶场(北方叫赶集)是按照农历来赶场的,也就是所谓的“赶甲子场”。比如那一天对应农历的牛,那么这一天赶场的地方久而久之就被叫“牛场”。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因买卖某种牲口或家禽的聚集地而得名,比如这片买卖鸡,那这里就会叫鸡场或鸡巷。一般来说因对应赶场的日子叫的地名就是村或乡的地名,而因买卖某种特定牲畜叫的地名可能就是个广场或者一条街。这种甲子场是对传统文化的实际应用的具体表现,应该予以保留。实在没必要去人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