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被张仪欺骗的楚怀王,真的笨吗

那个被张仪欺骗的楚怀王,真的笨吗?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提起端午节大家会想起什么呢?吃粽子、赛龙舟以及屈原。当然提起屈原就不能不提楚怀王——毕竟正是他一手导演了屈原的悲剧命运。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楚怀王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五六七八地被张仪欺骗而一再令屈原失望?他是傻子吗?

那个被张仪欺骗的楚怀王,真的笨吗 - 中国养殖网

《大秦帝国》中彭波饰演的楚怀王

那个被张仪欺骗的楚怀王,真的笨吗 - 中国养殖网

《芈月传》中曹征饰演的楚怀王

那个被张仪欺骗的楚怀王,真的笨吗 - 中国养殖网

《思美人》中乔振宇扮演的楚怀王

提起楚怀王,近来至少有三部影视作品中都出现了他,最近挺忙的哈。不过看看上面三位扮演者有什么赶脚呢?前两位是不是一看就让人觉得十足的昏君派头,联系到历史上屈原的悲惨命运,这角选得似乎相当到位;至于最后这位有没有让大家觉得:这是不是走错片场了?其实这都是犯了以貌取人的毛病——贤明之君就一定玉树临风?昏庸之君就一定其貌不扬?不过仔细论起来楚怀王究竟是不是一个昏庸之君呢?

在楚怀王继位之前楚国自楚肃王开始经过近60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又经历楚悼王时代的吴起变法,到楚威王时代楚国的势力不仅直推泗水之上,更扩张到长江中下游与江淮地区。楚威王死后继位的就是楚怀王,此时楚国国势达到顶峰,与先后崛起的齐秦并列为三大强国,楚国成了当时战国七雄乃至是全球疆域最辽阔、物产最丰富、人口最众多、军队最强盛的国家。

楚怀王继位早期任用昭阳、靳尚、上官大夫、昭睢、庄蹻、唐昧、屈原、昭滑、陈轸、苏代、田忌、公孙衍等人,楚国一度人才济济,国势大盛。楚怀王和唐昧积极变法,恢复了楚悼王、吴起时期的许多法令,调整楚国矛盾重重的各种利益集团的力量对比,抑制楚国的贵族集团。

这时的楚怀王不仅积极改革强国,同时也关心民生疾苦并因此给后世留下了“雪中送炭”这一典故:话说某年冬天到处下起了鹅毛大雪,天寒地冻。楚怀王叫人在宫殿里点上炉火,烧得旺旺的,又穿上厚厚的皮大袄,还是觉得身上发冷,直打寒战。突然他沉思了一会儿,想起了他的臣民们:我把炉火点得这么大,身上还穿着这么厚的皮袄,竟然仍然很冷,那我的子民们既没有炉火烤,又没有皮袄穿,岂不是更冷得难以忍受?这时的楚怀王心情非常之好,也显得非常慷慨,于是颁下旨令:给全国的贫苦百姓和游客送去取暖的煤炭。人们在得到君主送来的燃料后很是高兴,也非常感动,十分感激楚怀王,都称赞他是位好国王。这就是“雪中送炭”典故的最初由来。

楚威王时代杀死了越王无疆,到楚怀王时代越国已彻底陷入内乱之中无法自拔,早已不复勾践时代的霸主的形象。楚怀王乘机攻灭越国,设郡江东。随着越国的覆灭,楚国疆域由长江中游的两湖、安徽、江西等地拓境至江东地区,获得了长江出海口。楚国利用这一地缘优势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与西亚、南亚的一些国家进行经济交流,这从侧面印证了“世界第一大国”之说。楚王为了便于商贸,楚国特地为商队铸造了用于免税的金节,只要出示金节,一律免征关税。节用青铜铸成,上有铭文曰:“得其金节则勿征”,“不得金节则征”。从享受国家免税的优待看,楚国已牢牢把商业控制在官府手中了。

楚怀王时代和西边的秦国、东边的齐国一同强势崛起,而战国初期的老霸主魏国却日益衰弱。公元前323年楚国打着送魏公子高返回魏国的旗号,派大司马昭阳带兵攻入魏国,在襄陵大破魏国军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夺取了魏国的八座城池。

楚怀王十年(公元前319年)魏惠王见楚怀王已压倒齐国,便与韩宣惠王迅速倒向楚国,表示魏国一直是跟随楚国的,秦国的强迫不能使魏国脱离楚国,劝楚怀王伐秦。楚怀王在压倒齐、魏两个大国后,本来就有意打击日渐强大的秦国,楚怀王任用公孙衍代表自己为总联络人,组织合纵攻秦。公孙衍是魏人,从楚入魏,与魏惠王商议攻秦大计。魏惠王罢免魏相张仪,任命公孙衍为新的魏相,并驱逐张仪回秦。在公孙衍的穿梭下,楚、齐、赵、魏、韩、燕、义渠很快就形成了七国合纵攻伐秦国的局面。公元前318年韩、赵、魏、燕等国公推楚怀王为纵长,从东西两个方向攻秦。楚怀王声名大噪,俨然成为魏惠王之后的又一位霸主。但由于列国各有异心,合纵为秦所破。这时的天下形成了齐、楚、秦三大势力,而齐、楚间形成了联盟。公元前313年齐楚联军攻取秦的曲沃,斩断了秦东出的触角。

楚怀王在位期间正值魏国霸业衰落,楚国独强的一元政治向群雄并起的多元政治转变时期,国际间的斗争十分激烈。楚怀王先后与战国时期的名君魏惠王、齐威王、秦惠王、赵武灵王、燕昭王、秦武王、秦昭王、齐闵王斗法,邻国众多的楚国经常成为各国合纵运动的打击目标,在国际斗争中的处境异常复杂艰难。楚怀王趁秦惠王重创齐国,秦国又因秦武王暴毙发生内乱之际,全力灭掉了当时的第二号大国越国,使楚国一下子变成了令人畏惧的巨无霸,对中原国家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引起了秦、齐、韩、魏的恐慌。

可楚国的国力发展至此也就算达到顶峰了,接下来就不可逆转地走向没落。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楚怀王和后世的唐明皇倒有几分相似——唐明皇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却又导致了安史之乱,大唐王朝自此由盛转衰;楚怀王一手将楚国打造成当时全世界疆域最辽阔、物产最丰富、人口最众多、军队最强盛的国家,可在他执政后期倒真是和《大秦帝国》和《芈月传》中的形象越发接近了,那顶昏君帽子最终还是戴在了他的头上,那么这一切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呢?

其实楚怀王没什么雄才大略,不过也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庸之君,他只是一个继承了楚国历代先王之基业并勤勤恳恳将这基业发扬光大的老实本分之人。看过《大秦帝国》的朋友可能记得其中楚怀王和芈原的一段对话——两人就楚国身为六国合纵之长却半途撤军一事发生争执,芈原对怀王口出不敬,怀王甩下一句话“你该庆幸你有一位好脾气的王”。事实上历史上真实的楚怀王的确算是一位好脾气的君王,遗憾的是脾气太好了,几乎就是一位没什么主见的好好先生:虽然他一手提拔了屈原并放手让屈原改革楚国内政,可与此同时他也宠幸佞臣子椒、子兰、靳尚、上官大夫,宠爱夫人郑袖。

本来作为君王同时任用改革派和保守派两路势力并使其互相牵制也无可非议——秦惠文王还为了安抚保守势力而杀死商鞅,但却并不废除商君之法。楚怀王却没那么高超的政治平衡之术:他总是在两派之间摇摆不定。本来还打算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屈原改革的具体措施内容,结果查阅了很多资料后发现屈原只有改革的方针,却无具体的具体措施内容。原因其实就是耳根子软的楚怀王其实从一开始就没下定变法改革的决心——所谓的屈原改革只有蓝图,却无实践。

从春秋时代的楚庄王起楚国开始学习中原礼乐文明,到楚怀王这一代贵族礼乐文明深入骨髓。然而事实证明:在残酷的战国晚期任何一点天真和单纯都是无法承受的奢侈;只有铁一般冷酷坚硬的实用主义之花才能在这个高冷的季节怒放。楚怀王用楚国的国运和他自己的生命证实了这点。

当张仪以割地诱惑楚国与齐国断交时楚怀王完全可以口头上应承下来,但执意要秦国先割地再才与齐国断交,可楚怀王轻易相信了张仪许下的虚假承诺——结果自己梦寐以求的土地没得到,反而失去了齐国这个强大的盟友,最终使自己沦落到被秦、齐两大强国以及秦国的盟邦夹击的地步。

楚国在经历被诸侯围殴之后国势大衰,楚怀王被迫向齐国和秦国求和,更为关键的是他还亲自前往秦国求和。屈原以秦乃虎狼之国为由劝其不要前往,楚怀王拒绝接受屈原的建议,当然他有理由拒绝——春秋战国时代列国伐兵伐交频繁,在正面战场之外列国之间的穿梭外交从没停止,国君出国访问也不是什么稀奇事。然而秦国宣太后和秦昭王却趁楚怀王入秦之机,不顾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强行扣留楚怀王,向楚国勒索土地。按当时列国之间的外交惯例: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何况是扣押一国之君。此事之后秦国坐实了虎狼之国的骂名,不过此时的秦国还在乎名誉吗?秦国已经将天下视为自己唾手可得之物。

被秦国扣押的楚怀王大概忘了:虽然列国之间有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外交惯例,可最初打破这一规则的就是自己的祖先。当年楚怀王的祖先楚成王扣押宋襄公开了春秋战国扣押外国君主的先例,如今同样的命运降临到楚怀王身上也算是风水轮流转。楚怀王虽然丧师辱国,但还不至于卖国——在被秦国扣押的时间里他拒不割地,使秦国一不能得地,二不能以所签订盟约为借口攻打楚国。后来他还找到机会逃出了拘禁地,可此时楚国已有新王,而且这位新王并不欢迎父王的回归,最终楚怀王在秦楚边境止步,又被秦国逮了回去。在被拘禁三年后楚怀王客死于秦,秦国将其尸体连同棺材返还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一说到楚怀王,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他被张仪以商於六百里地换取齐楚背盟,而最终却只有六里地的这件事,此外还有被秦昭襄王骗到武关会盟而把抓到秦国这件事也让人印象深刻。从这两件事上来看,似乎都觉得楚怀王智商捉急。那么历史上的楚怀王真有如此不堪,如此愚笨吗?

那个被张仪欺骗的楚怀王,真的笨吗 - 中国养殖网

其实说楚怀王智商捉急本身是有失偏颇的,我们不能只看他上当被骗的事情,而忽视了他在位时的功绩。我们都知道楚悼王、吴起时期在楚国的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后世历任楚王无不想继续完成先祖未完成的事业。继位之初的楚怀王同样是满怀壮志,他任用唐昧积极的变法,恢复了许多吴起变法时的法令,调整楚国矛盾重重的各种利益集团的力量对比,抑制楚国的贵族集团。虽然变法最终因为触动了权贵阶层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抵抗而失败,但是这场不算成功的变法也为当时的楚国带来了新气象,楚国的国力也是在楚怀王执政时期达到了顶峰。

除了唐昧之外,楚怀王在位之时还重用了昭阳、靳尚、上官大夫、昭睢、庄蹻、屈原、昭滑、陈轸、苏代、田忌、公孙衍等人,在这些能臣贤士的帮助下,楚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均取得重大的成就,国家实力大增,与当时的秦国、齐国并称三大国。

在军事上,楚怀王派大司马昭阳带兵攻入魏国,在襄陵大破魏国军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夺取了魏国的八座城池,一血径山之耻。楚怀王十年(公元前319年),在公孙衍的联络之下,楚国联合了齐、赵、魏、韩、燕、义渠等六个国家组成七国合纵伐秦,虽然最终由于列国各怀鬼胎合纵失败,但是经此一役齐楚合盟,秦国孤掌难鸣。公元前306年,楚怀王趁越国内乱,联合齐国出兵伐越,杀死越王无疆,吞并越国国土。经此一役,楚国的疆域面积也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当然楚怀王也绝非一位贤君,从被张仪欺骗这件事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贪慕利益之人。当张仪拿出了这六百里地出来,楚怀王马上就经不住诱惑,不去加以思考是否为骗局,一心只想着这六百里地。其实楚怀王被骗更多的是利益熏心,而绝非愚笨。就算是我们现代人,接到诈骗电话,有时候不也会被骗吗?这些被骗的人真的傻吗?非也,只是当时被利益冲昏了头脑而已。

楚怀王为何宁愿在秦国为囚而终,都不愿意回国当王?

身为一国之君,有哪一位国君会待在其它国家不愿意回国呢?这是没有的事,相反,楚怀王自从被秦国囚禁就一直想回到楚国。

楚怀王算是楚国最后一位明君,楚怀王之后楚国开始明显衰落了,楚怀王同时也是信守礼乐文化的最后一位国君,而楚怀王之所以被囚禁,就是因为他信守礼乐。

那个被张仪欺骗的楚怀王,真的笨吗 - 中国养殖网



礼乐就是礼仪与音乐,泛指一个国家的社会习俗、典章制度与国民精神。是周公旦创立为来维护统治的一种软实力,或者是一种贵族精神,但在周朝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各诸侯国不再遵守礼乐,开始了尔虞我诈,无所不用极其,只要能达到目的。

楚怀王前半生还算颇有作为,曾经任命公孙衍为相,楚怀王为纵长,联合六国及义渠一起讨伐秦国,这一次七国伐秦,攻破了秦国的函谷关,差一点变灭亡了秦国,这是东方六国唯一一次对秦国有最大威胁的机会,可惜由于六国内部矛盾重重,最终秦国割地求和而作罢。

那个被张仪欺骗的楚怀王,真的笨吗 - 中国养殖网



而楚怀王被囚禁就是因为轻信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张仪,楚怀王最后客死他乡,就是这个张仪给害死的。

七国伐秦之后,齐国与楚国结成联盟,秦国为了报复楚国,设下骗局,张仪是当时著名的纵横家,在秦国为相,张仪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于是对楚怀王说:只要楚怀王与齐国弃盟断交,秦国将割让六百里的商於之地给楚国。

那个被张仪欺骗的楚怀王,真的笨吗 - 中国养殖网



商於这个地方大概在今天的湖北、河南、陕西三省交界处的陕西省商洛市到河南省淅川县一带及周边地区,这里离咸阳很近,算是咸阳南边的屏障,这个地方任谁想,秦国也不可能让给楚国,让给楚国不是将咸阳的南边门户开放给楚国吗?

可是楚怀王相信了,于是很果断的与齐国断交,转而派人向秦国讨要商於六百里地,可是张仪居然说只有六里地,这一下子把楚怀王气了个半死,于是发兵攻打秦国。

那个被张仪欺骗的楚怀王,真的笨吗 - 中国养殖网



先是秦楚的丹阳之战,楚军战败。楚怀王不甘心失败,接着调集全国精锐再次攻秦,于是发生了蓝田之战,蓝田就是今天的西安市下辖的蓝田县,离秦都咸阳已经很近了,说明楚国已经快要打到秦国都城了,可是在后来韩国与魏国联军攻打南阳,快要切断楚国大军的后路了,楚军只得后退,并割地求和。

这两战楚怀王派上了几乎全国的军队,结果两战两败,楚国元气大伤,实力下降,逐渐走下坡路。

那个被张仪欺骗的楚怀王,真的笨吗 - 中国养殖网



公元前298年,秦国的华阳君芈戎率军攻打楚国,斩首3万人,杀了楚国的大将景缺,并夺取了楚国八座城池,第二年,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楚怀王不听大臣屈原的劝告,执意前往武关,结果一到,就被秦昭襄王派人控制,之后就被带到秦国软禁起来。

这就是楚怀王被秦国软禁的前因后果,这并不是楚怀王的本意,楚怀王由于信守周朝的礼乐,很容易相信这些政客的话,第一次上了张仪的当,现在又上了秦昭襄王的当,楚怀王不明白,他所在的时代,早已不是礼乐社会,政客早就不讲信用了

那个被张仪欺骗的楚怀王,真的笨吗 - 中国养殖网



而这正是楚国衰败的开始,楚怀王被秦国扣押后,楚国内以“国不中一日无君”为由,立楚国太子熊横为楚国国君,这便是楚襄王。

秦国扣押楚怀王的目的是让楚怀王答应割让巫郡(今重庆巫山)、黔中郡(今湖南吉首市)的地给秦国,可是楚怀王不甘心受辱,也不愿意割地,就被秦国软禁起来,秦国当然不可能主动把楚怀王送回了,而楚国国内由于新君即位,也不愿意主动迎回楚怀王,就这样楚怀王就成了一个被遗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