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要定春节这个节日,你喜欢吗?为什么

古人为什么要定春节这个节日,你喜欢吗?为什么?

春节史话

古人为什么要定春节这个节日,你喜欢吗?为什么 - 中国养殖网

梅花犹带雪,万户庆新春。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一个大节——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说来历,大抵是起源于殷商时期的“腊祭”活动。那时,先民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都要在年头岁尾祭神祭祖、感谢神灵的恩赐。这一习俗代代相传,就成了人们祝贺岁首的春节活动。到了汉代,这种活动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风俗。

春节,又称为年。

“年”,最初叫“稔”,寓谷禾丰稔之义,同农业生产有着直接关系。古书上解释说:“年,谷熟也。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有年,就是农业丰收,大有年,就是大丰收。

一年之始称为岁首,是根据历法确定的。据史书记载:从夏商时期开始,我们的先民就开始实行太阴历。太阴历的特点是以月亮绕地球旋转的周期规律记述年、月、日、时的。月亮圆缺一个周期为三十天,即是一个月。一个月中看不见月亮的那天叫朔日,朔日子夜为日的开始,即初一,月亮圆的那天叫望日,即一个月的第十五天。正月初一的子夜,即是一个月的开始,也是一年的开始,叫做元旦或元日。南宋吳自牧《梦梁录》中就有过说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之为首。”“元”即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汉语的象形文字,谓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来,天刚放亮,后引申代指一天。由于初一为朔日,故元旦又称为元朔。夏商时期开始实行的太阴历又称阴历、农历。相对于以后实行的新历法太阳历而言,农历又叫旧历。这样,这个节日就有了元旦、元日、旧历年、阴历年、农历年等不同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