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俗语“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在古代,农村家禽狗等动物饲养都是有讲究的,并不是无限期地饲养下去。老人常说“鸡不过六,犬不过八”,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有道理吗?

俗语“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 中国养殖网

对于这句老话是有一个历史传说。古书《易妖》中记载,有一位白胡子老翁养了一条白狗。

这条白狗与老翁形影相随,老翁到哪里,白狗就跟到哪,从来不离开身旁。

这条白狗和老翁相依为命十余年,甚至白狗能听懂老翁的话,偶尔在晚上出去捕捉野兔给老翁,或许是动物是有灵性的,感恩老翁的养育之恩。

后来老翁因为疾病去世了,家里人就把老公按照民间的习俗举行了葬礼。那条白狗也在葬礼举行完了就消失了。

家里人找了多日没找到,认为这条狗伤心也就离开了这个家。

俗语“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 中国养殖网

过了一年的时间,死去的老翁又回来了,家里人非常的害怕。

老翁解释说当天下葬以后,路过一位道士救了他。老翁说他当时没有死,只是一时间喘不开气,出现了心跳停止的现象。

老翁的解释也是合乎其理,毕竟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当中的确发生过。于是家人们就没有特别的在意。

在老翁回来之后,家里人迎来一场喜事。老翁也被邀请参加了,喝了很多雄黄酒,于是突然老翁变成了白狗,这条白狗就是老人养的走失的那条白狗。

过去传说喝雄黄酒能使一些鬼怪的东西现出原形。《白蛇传》中白素贞喝了雄黄酒变成了白蛇,就是这么个传说。古代也只有雄黄酒,没有像现在的白酒这么多。雄黄酒不再能够活血化瘀,还能够辟邪。

众人看到老翁变成了一个一条白狗,于是就把这条白狗混起来用火烧死了。

俗语“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 中国养殖网

从这则故事当中可以看出,在古代老百姓把养殖的鸡鸭鹅狗之类的动物,不能养的时间太长,如果养的时间太长了就会成精,不是一个好事情。

所以在古代,老人总结出了养鸡不过6年,养狗不过8年。

对于现在没有这个讲究了,尤其是养鸡和养狗,作为宠物养的时间都比较长了,特别是狗最长的寿命能活到近20年。

对于鸡养的时间太长,肉质非常的差,特别是老鸡肉煮不烂,而且还有发酸的味道。即便是下蛋的老母鸡超过6年了,产蛋量也大幅度地降低。

对于狗来说,现在被列为人类的生活伴侣,养殖的时间比较长,甚至人养狗为宠物都养出了感情,好多人把养的狗称兄道弟,或者是生儿子,或者女儿等伦理出现了问题,这种做法不应该提倡。尤其对于那些老狗来说,一定要打好狂犬疫苗,因为老狗容易滋生狂犬细菌。

俗语“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 中国养殖网

写在最后:“鸡不过六,狗不过八”,告诫人们养殖家禽家畜不要养的时间太长,时间太长了也没有多大的利润。另一方面养殖时间太长,有可能产生感情,有一种不舍的感觉。

很简单,就是养六畜猪、牛、马、羊、鸡狗寿龄一说。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意思是岁数大,老啦!鸡养六年、狗养八年都会自然死亡,鸡的肉质变了、狗儿也变懒没以前机灵有责任感了……

俗语“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 中国养殖网

俗语“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 中国养殖网

俗语“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 中国养殖网

俗语“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 中国养殖网

为什么有些农村的公鸡吃了蜈蚣以后会变得很凶猛?

为什么有些农村的公鸡吃了蜈蚣以后会变得很凶猛?

俗语“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 中国养殖网


本人曾经养过蜈蚣作中药材,因为中医治疗蛇伤先用蜈蚣和蝎子作定惊,撒毒,也对公鸡就是蜈蚣天敌作过试验,其实鸡也是怕蜈蚣咬伤的,只是鸡身体结构,全身羽毛包着,整个鸡脚段硬,外有鳞包着,头部鸡嘴如甲般没处能咬放入毒液,仅有鸡冠处能咬到,而这处又缩成了小小部与鸡肉相连,纵是咬到鸡冠处,所放毒液也被鸡冠化解部分,很少能进入鸡肉处。这样的鸡身结构如人对付一只蚂蚁一样容易,鸡根本不用怕蜈蚣的攻击,是99%成功,所以蜈蚣成鸡的食物来源,蜈蚣所具有的头部一点毒,被鸡所啄食后,到鸡嗉中一沥就无所畏了。这就是鸡喜食这样蜈蚣,昆虫了。

俗语“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 中国养殖网


鸡如果在鸡肉了上被蜈蚣咬上一口会怎么样呢?

曾经做过三个这样试验,将鸡毛拔去一部分,用一条蜈蚣咬上鸡胸脯肉上,鸡马上跌倒站立不起,双脚无法起立,要过二,三天才能站立。用蜈蚣咬上鸡尾部,鸡也一直前腑着,等一天才能站立,用蜈蚣咬上公鸡鸡冠上,鸡一直前跑,啄物,磨嘴,不影响鸡站立。所以我认为鸡肉并不对蜈蚣毒免疫,只是鸡身体结构带来好处,使鸡成为了蜈蚣天敌。如果二条以上蜈蚣同时咬上鸡无羽毛挡着的肌肉,可能几小时内毙命。

公鸡吃下蜈蚣与凶猛不存在必然联系,毒液也被化鸡嗉化去了,只有公鸡被不小心吃食蜈蚣时被咬了着鸡冠,可能存在毒液在鸡冠内未被化解时,公鸡异常凶猛。这是我在原养殖蜈蚣时,公鸡常偷食蜈蚣逼迫做了上述几项试验。

蜈蚣在农村比较常见,尤其喜欢在墙角、屋檐等较为阴凉的地方活动。

农民是很反感蜈蚣出现的,这种火红火红的“百脚虫”可是有毒液的,一旦被它咬伤就要去看医生。但是有人也注意到了,公鸡是不怕蜈蚣的,其实包括母鸡在内的基本上成年的鸡都不怕蜈蚣,反而会啄食蜈蚣。这是很正常的捕食行为,鸡毕竟是有名的杂食动物。

俗语“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 中国养殖网


公鸡在吃了蜈蚣以后瞬间就会变得异常凶猛,这是什么原因?有人说蜈蚣还没完全死亡,在公鸡的肚子里蠕动,导致公鸡难受而躁动不安,这显然是解释不通的。公鸡的嘴巴外缘是很尖锐锋利的,并且成年的大公鸡足以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把一只体型不占优势的蜈蚣吞食和消化。

俗语“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 中国养殖网


真正的原因还是要从蜈蚣分析,蜈蚣主要是以昆虫为食,严格的讲它也是肉食者动物。蜈蚣的生长发育比较快,但是它们虽然有毒腺,可是一般的蜈蚣并不凶猛。以体型具有绝对优势的红头蜈蚣为例,它就很温顺,不主动碰它是不会咬人的。是药三分毒,是毒也是药,蜈蚣也是药材原料之一,公鸡吃蜈蚣也有吃药的功效。

俗语“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 中国养殖网


公鸡啄食蜈蚣以后是不会中毒的,它会先将蜈蚣吞食后贮存在胃里,消化酶就能把毒液分解。蜈蚣的毒液不会流入公鸡血液里,也就不会有任何中毒反应。公鸡进食蜈蚣以后体内激素会短时间失衡,这是导致公鸡瞬间变得超常凶猛的原因,是一种类似于兴奋剂的效果,而不是中毒。但是也要控制进食量,不然蜈蚣的毒液分解会比较困难,公鸡也可能会有中毒现象。

俗语“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 中国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