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未解之谜之朱允炆下落大揭秘,情况究竟如何

明朝未解之谜之朱允炆下落大揭秘,情况究竟如何?

朱棣靖难军入城,攻进皇宫,而朱允炆从此下落不明,这确实是明代的第一未解之谜。若对明史有所兴趣,确实该对于朱允炆在“靖难之役”后的下落有所了解,因为这个“未解之谜”还是非常有趣的。

先看看一首《逊国后赋诗》:

“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收。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环拱,夜漏无声水自沈。遥相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

传说这是朱允炆写的一首流亡诗,这首诗确实写出了逃亡在外的人的无奈心境和悲叹的情调。据说,万历朝时,内阁首辅张居正曾将此诗呈献给万历皇帝朱翊钧阅读。

当时,仅11岁的朱翊钧曾向首辅张居正问及关于建文帝的下落,而张居正回答说:“国史虽不载此事,但故老相传,言建文当靖难师入城,即削发披缁从间道走出,人无知道。至正统间,忽于云南邮壁题诗一首,有‘沦落江湖数十秋’之句。有一御史觉其有异,召而问之。老僧坐地不跪,曰:‘吾欲归骨故园。’乃验知为建文也。御史以闻,遂驿召来京,入宫验之,良是。是年已七八十矣。莫知其所终。”(参看《明神宗实录》)

若这一段记录是真实的,那么,这表露了几个重要信息:其一,关于建文帝的下落,张居正没有办法给朱翊钧一个明确的答案;其二,张居正表示,传言建文帝是削了发穿上和尚服从密道走了,没有人知道去哪儿;其三,后来,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年间,云南出现了“沦落江湖数十秋”的诗句,御史觉得有蹊跷,想召老僧来问,而老僧却坐地而不跪,说要归骨于故土。因而发现,原来是建文帝,入宫验证后,确实是建文帝,当时一有七八十岁,但后来就不知所终了。

柬埔寨局势又将热闹了,沈良西宣布如期回国,洪森正竭力阻止其返回,你如何看待此事?

明朝未解之谜之朱允炆下落大揭秘,情况究竟如何 - 中国养殖网


记得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柬埔寨首相洪森洪森和反对派领导人沈良西曾隔空“互怼”,并定下了一场约定,有人称之为“世纪之约”。这场“世纪之约”的来龙去脉大致是: 柬埔寨反对党(救国党)领袖在流亡所在地法国发表了一份声明,公开向柬埔寨首相洪森喊话,说他将于11月9日回国拯救柬埔寨人民。而非常有个性的柬埔寨首相洪森也毫不示弱的给予了“回应”。就此,以11月9日为“标志”,隔空约定了可能会改变柬埔寨历史进程的“世纪之约”。

这场约定的“筹码”又是什么呢?反对党领导人沈良西在8月中旬的声明中说:“我将于11月9日回到柬埔寨,如果欢迎我的人少于100万的话,我将自愿被捕,并退出政坛”。显然,沈良西是在“赌”洪森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逮捕”他。本来,对于流亡国外的反对党发声现象,作为首相的洪森完全可以“不睬”。但是,洪森却是位“个性十足”,他喜欢挑战。所以,在8月30日接受电视台采访时,洪森也隔空向沈良西喊话。他说:“如果沈良西敢在11月9日回国,我敢保证他会在24小时内被捕”。于是,一场世纪之约就这么“敲定”了!

明朝未解之谜之朱允炆下落大揭秘,情况究竟如何 - 中国养殖网


这场“世纪之约”有三个“看点”。一是沈西良敢不敢在11月9日回去柬埔寨。二是假如沈西良回去了柬埔寨,洪森会不会逮捕他。三是如果沈西良也回去了,洪森也并没有逮捕他,那么,柬埔寨的局势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此,柬埔寨国内民众以及国际舆论都对此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尽管是众说纷纭,但主流观点却非常明晰。一说沈良西绝对不敢回去柬埔寨。二说以洪森的个性和行为方式来判断,假如沈良西回去柬埔寨的话,肯定会被捕。至于如果洪森不逮捕沈良西,柬埔寨局势会有何变化的问题,几乎没有人给出判断。因为,大家似乎都认为那“不可能”。然而,这种可能性却存在着。因为,根据最新的消息,沈良西将如期在11月9日返回柬埔寨。这就看洪森将如何应对了!因为,沈良西将球踢给了洪森。

据《柬单网》11月3报道,柬埔寨反对派11月2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则声明,声明说柬埔寨政府正在动用各种手段(包括不允许柬埔寨民航局搭载的方式)阻止反对派领导人返回柬埔寨。声明强调,他们将克服一切困难,保证沈良西等领导人能够如期于11月9日回国。这场“世纪之约”的主角之一,柬埔寨反对派领袖沈良西也在日前表示,他并没有忘记与洪森的“约定”,并表示他将会在11月6日确定并公布返回柬埔寨的方式和路径。不过,在2日反对派的声明中,已经公布了这次“回国运动”的方向和基地。他们声明,将把泰国作为沈良西等反对派领导人返回柬埔寨的“基地”。意思就是说他们将从柬泰边境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