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中的氧气主要是怎么来的

鱼塘中的氧气主要是怎么来的?

鱼塘中的氧气主要是怎么来的

有句话歌词唱得好:鱼儿离不开水。为何?因为鱼需要用鳃在水中呼吸。那鱼塘中水里的氧气主要是怎么来的?

清水塘认为主要是两方面:

一是来自于大气。因为水体表面和空气直接接触,空气中的氧气在水面和气体交界的地方会有一部分溶入水中,这溶入水中的氧气就是我们所说的溶氧。

所以,如果水体表面结冰或者池塘中有很多的浮萍,当冰层或者浮萍达到全面将池塘封住的时候,由于水体不能与空气接触而让空气中的氧气无法溶入水中,时间一长,池塘中的水产就会出现缺氧死亡的情况。

二是来自于池塘中的水草、藻类。水草和藻类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产生氧气。特别是藻类,是池塘中产生氧气最主要的物种。所以,平时给池塘肥水就是培养好藻类,藻类培养好了,水体溶氧通常都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大家怎么看的呢?欢迎谈谈自己看法。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鱼类浮头表示鱼塘水体严重缺氧,避免水体缺氧的措施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措施如使用增氧机、泼洒化学增氧剂(如过氧化钙)、换水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直接增加池水的溶氧量。间接措施如清除过多的淤泥、合理施肥培育良好的水色、控制藻类适度繁殖(既可以吸收掉一部分有机物,又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泼洒微生态制剂(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或水质改良剂(如生石灰、氟石)、控制蓝藻繁殖(蓝藻大量繁殖会抑制绿藻生长,造成水体严重缺氧),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降低水体中有机物含量,减少有机物分解过程中的氧气消耗,也就是间接增加了水体中的溶氧量。

一般认为增氧机的功能只是直接增氧,即把空气中的氧气融入水体中,实际上增氧机也兼有间接增氧的功能。根据这两种功能,增氧机就有了两种使用方法:

间接增氧:夏季在水色正常的鱼塘中,应该在晴天中午前后开机数小时,一般 2 - 3 小时。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鱼塘中上层水体的溶氧量很高,往往会达到过饱和状态(夏天水体中溶氧量的饱和度在 7 毫克/升左右),如果藻类制造的氧气超过饱和度,就会变成气泡溢出水面而浪费掉,但鱼塘底层水体的溶氧量仍处于低氧状态。晴天中午开机可以使用中上层水体与底层水体进行交换,从而提高底层水体的溶氧量,因此晴天中午开机的功能属于间接增氧。当然开机时也可以把空气中一部分氧气直接溶入水中,但此时的间接增氧占主要比例。

菜市场上的鲢鱼鲤鱼等,怎样区分是人工养殖的还是野生的?

鲢鱼主要指淡水的白鲢和鳙鱼(也叫作花鲢)。所有的鲢鱼几乎都熟以滤食蜉蝣生物为主,其中白鲢主要滤食藻类等蜉蝣植物,其鳃耙比较致密;花鲢主要滤食蜉蝣动物,其鳃耙结构较疏松。

所以从食性角度来说,人工养殖的鲢鳙鱼和野生的鲢鳙鱼都不是吃饲料生长,区别不大。相对来说人工养殖的水体往往比较肥,鲢鳙鱼长得快些,但个人感觉口感和野生差不多。

鲤鱼是杂食性鱼类,自然条件下主要摄食水草、有机质、有机碎屑等等,生长速度比较慢,通常2-3年才能长至1斤左右的上市规格。人工养殖通常投喂饲料,生长速度快,鱼苗下塘后通常1年左右即可上市。当然人工养殖的鲤鱼口感要比野生的差很多。主要表现在肉质较松散,有土腥味,还有鱼非常肥,脂肪含量偏高。

口感方面的差距我们没法在菜场购买时来采用,那么我们如何从外观上判别呢?

抓住两点:1.天然水域的鲤鱼饵料远没有人工养殖池塘里丰富,所以往往野生下鲤鱼长得不是很胖,鱼型细长偏瘦。2.野生的鲤鱼由于生长周期长而且长期的自然水域条件会让其体表颜色更加深艳。所以体色发青黄的多数是野生,而体色发白光泽度差的多半是养殖的。


鱼塘中的氧气主要是怎么来的 - 中国养殖网

鱼塘中的氧气主要是怎么来的 - 中国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