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文章有点长,不仅仅展现的是众多有趣的打油诗,主要还附加了打油诗的生动故事!)

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 中国养殖网

众所周知,所谓“打油诗”就是张打油的诗。张打油到底写了多少诗,没有诗集留传,散见也很少。但他虽存诗不多,却因创造了一种新诗体,影响不少,后代不论雅人、俗人皆有仿作。

张打油谓谁? 明代李开先《一笑散·张 打油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中唐时有一年的冬天,一位家居南阳的高官祭奠宗祠,见宗祠内大殿的墙壁上有这 样一首诗:

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 的使锹。

高官读罢,顿时大怒:“谁敢在我宗祠内写下如此这般拙劣的诗? 这岂不是侮辱我祖宗?”即下令缉拿写诗之人。属下通过查寻,遂将不远处张家村平日喜作这类诗的穷秀才张打油抓了来,问:“这诗是你写的吗?” 张打油回答:“是!”高官心想,既然是秀才,缘何写出这等歪诗? 心中存疑。为了判断确否为他所写,即以眼前安禄山兵困南阳事为题, 令他再作一首。张打油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贼兵百万下南阳,也无救援也无粮。

有朝一 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两首诗如出一辙,大家一听,哄堂大笑。这位高官 不禁笑了起来,心想:确然为他所写!罢了,这或许也是一种诗体!便未给张打油治罪。 于是,张打油远近有名。这打油诗开始风行 起来,成为一种独立诗体,为他人和后人所摹写!

张打油和他的诗,民间流传很盛,很有影响,只因不受正统文人青睐,过去的文学史不曾提及。

第二、历史上搞笑、有趣的打油趣诗及其故事

日本为什么出现帝银事件呢?

其实所谓帝银事件的全称应该叫帝国银行抢劫事件,这起悬案时至今日依然迷雾重重,它比表面上看起来还要诡异和复杂,大抵应该属于细思恐极系列的事儿。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很多吃瓜群众,几乎都对案子持阴谋论的态度。我们先来看看事情的经过。

1948年1月26日下午3时左右,位于东京的帝国银行椎名町支行就要关门了,处于战后盟军托管状态的东京非常混乱,且当时刚刚过完新年(日本废除了农历,他们的新年就是公历1月1日),很多人还没从休假状态调整回来。

这是银行走进一个着西装带着红袖标的中年男子,他自称是厚生省东京防疫队成员,一边分发名片,一边寻找银行负责人。因当日支行长牛山请假,所以代理支行长吉田接待了他。

这名男子向吉田递交了名片,上面显示身份为“厚生省技术官员:医学博士XXXX”,随后他声称有4个人因饮用附近二町目阿伊达门前的井水而罹患痢疾,其中1个曾来过这家银行,故此受盟军司令部霍托克中尉指示,对银行人员进行防疫和消毒。

因为当时日本没有现代供水和下水系统,这类水源传染病横行,所以银行全体16名职工没有怀疑,很快在男子的指导下服用了第一种药物,并等待1分钟后服用第二种。然而药物服下后所有人都产生了服用大量烈酒的眩晕及呕吐感。

在他们请示男子后去厨房漱口的时候,开始一个又一个的失去了意识,已经无法正常行走的女职业村田正子挣扎着爬到银行外,正巧两名女学生经过,这才报了警。可惜这个时间差已经足够罪犯将银行里16万日元现金加1万多日元支票席卷一空,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