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段鸭适宜的饲养密度是多少

不同阶段鸭适宜的饲养密度是多少?

饲养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所饲养的鸭只数。

不同阶段鸭适宜的饲养密度是多少 - 中国养殖网

(1)肉用商品鸭的0~3周龄为育雏阶段密度大小关系到雏鸭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直接影响育雏效果。密度小,群体小,相互干扰小,舍内环境好,育雏效果好,雏鸭生长快,但鸭舍设备利用率相对较低。密度太大时,群体内相互拥挤,极易造成大的应激反应和伤残,以及采食生长不均等问题,因而雏鸭生长缓慢,发育不整齐,易感染疾病,死亡率升高。饲养密度应根据育雏舍构造、饲养设备、通风情况、管理水平以及当时的气候等条件来决定。如笼养和网养的密度应比地面平养的大,保温和通风等条件好的密度可大些,饲料营养水平特别是维生素类水平高时密度可大些。通常雏鸭群以400~1000只为宜,地面平养时,第1周龄每平方米20只左右,第2周龄14只左右,第3周龄以后不应多于10只;网面平养和地网结合饲养时密度可大些,最多可多养1/3。但是不管群体大小和密度如何,都要适时进行雏鸭强弱分群,弱雏单独饲养,精心护理,以减少残次成鸭数量。(2)肉用商品鸭4~5周龄为中鸭阶段中鸭生长发育快,需注意其饲养密度的调整,使其适合肉中鸭的生长需要。如果密度过大,中鸭互相挤压,甚至相互啄毛,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所以需及时扩大饲养面积,减少密度。通常舍外饲养每平方米面积为3~4只,舍内地养为4~6只,网养为6~8只。中鸭性情好动,爱抢食,在大群饲养时,往往强者采食多,生长快,弱者采食少,生长慢,差异逐渐增大。应及时将弱鸭挑出另养,否则其采食饮水不能满足需要,易被挤压、践踏,以致肉鸭上市时残次鸭数量增多,影响到经济效益。鸭群不可太大,以500~1000只为宜,群体越小越好。(3)肉用商品鸭6周龄至上市期为大鸭阶段大鸭个体大,生长发育和增重快,因此,密度应比中鸭小些,饲养面积和圈养范围适当扩大。建议舍外饲养每平方米为2~3只,舍内地面饲养为3~4只,网养为4~6只。若密度过大,鸭群会发生互相啄毛现象和生长增重缓慢。大鸭肥胖,不喜动,腿部负担重,所以鸭群应适当小些,以免互相挤压致残,建议大鸭群以400~700只为宜,群体越小越好。

如何应用蛋鸭笼养技术?

笼养蛋鸭和平养蛋鸭没有那个更好的区分,两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必须根据自己的地区和养殖需求来选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蛋鸭笼养与平养方式的比较分析吧。

地面平养的优势

目前我国在蛋鸭养殖方式上,以鸭舍、运动场、水面这种传统的地面平养方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南方养殖环境资源丰富地区,地面平养成为首选的蛋鸭养殖方式。但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污染严重、畜牧用地紧张、疫病难以控制等问题日益突出,逐步成为蛋鸭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探索一种新的饲养方法,在饲养模式上进行研究和突破,我们于 2005 ~ 2006 年开展蛋鸭笼养技术研究,在笼养设施、饲养管理、疫病综合防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在生产上的初步应用已体现出诸多优势。下面就蛋鸭笼养和平养养殖方式的优缺点作比较分析,供养殖场户和同仁参考。

一、成本低,投资省

地面平养的养殖方式在环境气候条件适宜地区均可应用,具有投资省、成本低的优势。经测算,以毛竹、稻草、油毛毡、薄膜等为材料搭建的简易鸭舍,每平方米鸭舍的造价成本仅为 30~40 元,这种鸭舍的利用年限一般为 3~4 年,且在实际使用中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建造年存栏 3 000 只(约 500 平方米)规模的鸭舍仅需成本 1.5 万 ~2 万元左右。养殖户可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劳力,结合当地养殖资源,从事与经济实力、劳力、资源相适应的蛋鸭养殖生产,增加经济收入。

二、充分利用养殖环境资源,开展立体养殖